今日讯!施三九:把工作室打造成优秀员工的“孵化器”
来源:工人日报客户端     时间:2023-02-12 09:02:07

施三九:把工作室打造成优秀员工的“孵化器”

工人日报-中工网记者 邹明强 通讯员 张凤华

开车23年,安全行车90万公里无事故——武汉公交六公司党员(劳模)创新工作室领头人施三九,让工作室成了优秀员工的“孵化器”。  


(资料图片)

到位的“帮帮团”

施三九和工作室成员们骑行于武汉公交站头与线路之间,奔走在车厢与驾驶员之间,“帮帮团”的“一对一”帮教指导是工作室成员对操作不规范、违章多、投诉多的驾驶员有针对性的帮教,规定每周三下午,两人一组集中开展“帮帮团”现场咨询活动,为员工答疑解惑、心理辅导等,通过在线及线下跟车等,及时解决员工提出的关于安全、服务等方面的咨询,实施了一站式服务。

施三九常说,工作室是为一线驾驶员服务的,是及时将公司的各项规章和任务传达到员工中,让员工们能更快地完成,起着加速度的作用,助力公司各项规章制度的快速落地实施,通过前期打头阵,后期督促协助,从而更好地服务员工。

8年来,“帮帮团”为线路驾驶员们解决疑难问题300余件,365路驾驶员刘玲自豪地说,“帮帮团”成员是大家的贴心人,有他们的帮助,让我们更有信心投入服务乘客之中。

实用的“微课堂”

疫情期间,驾驶员难集中培训。施三九想办法开设了“逸杰微课”,由技工周逸杰授课,主要讲解车辆技术构造、维修与使用。针对不同情况进行授讲,录制短视频直播。特别是近几年新能源车上线较多,驾驶员的操作习惯都发生了改变。如何正确使用新能源车的充电及节能降耗技巧,是每一位驾驶员遇到的新问题。针对这种情况,及时组织线下微课,分期、分批安排驾驶员到现场授课。同时,在工作室例会及线路上开展流动课堂传授理论知识、现场答疑解惑,送微课进线路、进班组、进车厢,真正让驾驶员们学有所用,学有所获。

微课堂的开设,不仅让大家学到了知识,而且第一时间出现问题有老师解答,更节约了大家的时间,增长了知识,为营运服务提供了保障。

有爱的“心灵屋”

“有心事,找九姐。”这是驾驶员们的口头禅,驾驶员们都忘不了九姐的心灵小屋。

为了给大家排忧解难,业余时间施三九自学了心理学知识。除了大家找上门来聊心事,施三九还和成员们走出去定点疏导,对特殊人群进行心理辅导和排解压力,引导大家自我调整,在遇到困惑和难题时,能以更加积极的心态去迎接工作与生活。

为方便大家沟通交流,她建立起“心灵驿站”微信交流群、“心灵驿站”信箱,便于了解收集线路发生的大小事件。502路新司机孙卫利的女儿因患病需要大额手术费,“心灵驿站”交流群的群友纷纷献爱心3800元,帮她渡过难关。

周立春是一名工伤致残的职工,一段时间他陷入绝望之中。群友轮流去家访探望,为他解心结,鼓励他重拾生活的勇气。工作室通过家访慰问30余次,终于让他走出阴影。8年来,工作室共走访慰问员工70余人次,线上沟通上万人次。

精彩的“分享会”

为了引导大家争当学习型员工,施三九打造了员工读书屋,创办了分享会制度。她鼓励大家学习思考,分享交流。每月举行两次读书交流会;录制小视频分享读书和工作学习经验……

在世界读书日活动中,诗朗诵、红色故事诵读、爱国史诗、红歌连唱……8年共分享学习读书活动3000余场次。业余时间大家积极参加志愿服务,践行公交日行一善,德润江城活动,让大家从车上走向车下,走进公交一线、走进弱势群体、走进特殊人群,立足岗位,奉献社会。工作室成员杨宝凤分享服务盲人乘客的故事,让大家受益匪浅。在她的感召下,全线路纷纷加入爱心行动中。8年来,工作室成员坚持志愿服务3000人次、6000多个小时。

标签: 心灵驿站 业余时间 新能源车